梦飞数据中心 > 最新活动 >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存储又该何去何从?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存储又该何去何从?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整个存储发展史,免备案空间 香港服务器,数据中心的存储方案也大致经历了合-分-合3个阶段。

 

 

上世纪传统存储的发展历程

 

从IBM在1956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械硬盘,到上世纪70年代,存储与服务器是融于一体的。

直到DAS的出现,存储与服务器开始逐渐脱离,此后存储功能更加专业化,职责更加细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数据集中管理需求的增长,80年代存储局域网络(SAN)应势而生。90年代则因数据类型的改变,出现了适合非结构化大容量数据的NAS产品。

而今云计算时代,存储与服务器分化的趋势再度发生了转变。X86架构计算性能的崛起以及网络带宽的进一步发展,计算及网络资源过剩,一系列机遇下催生了基于X86服务器的SDS软件定义存储。其开放、易扩展、性价比高等特点以及对云架构天生的友好,使这类存储迅速在云计算市场兴起并扩散。存储与服务器再度有了融合的趋势。

然而目前为止,国内数据中心的存储大部分依然是传统集中式的SAN存储以及NAS存储,其虽有着成熟、稳定、专业的优势,但由于其封闭、异构、昂贵的特点,已满足不了现今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其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被全部替代。

我们已知新兴存储技术爆发性增长,存储与计算融合化已成主流趋势,可存储层面传统需求仍大量遗留,用户数据中心成为了一个存储大杂烩!基于现状,我们必须解决现在正面临的一系列存储问题。比如如何将存储规范化、标准化,并统一起来?技术快速革新,存储行业如何平衡用户需求与行业发展?传统存储到新型存储是时候转型了, 但用户面临的阵痛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

基于用户存储面临的现状,我们可以进行一波未来存储发展趋势性分析。目前来看云计算时代下的存储已表现出了3大趋势:

融合化

存储与服务器又将趋于“合”之大势,怎么“合”,“合”成什么样,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存储会与x86服务器融合,我们称为“纵向融合”。纵向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形态就是最近大火的超融合架构。超融合将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化等一切数据中心必备资源装入一台标准的x86服务器中,省去了一系列繁复的设备,数据中心逻辑结构也因超融合的引入而精炼清晰了许多。

解决了存储与服务器的问题,还应该解决存储与存储之间的问题,即存储与存储之间的融合化管理、监控、使用,我们称之为“横向融合”。横向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IBM早些年推出的SVC产品——存储虚拟化网关。SVC可以通过网络接管不同存储的逻辑卷,这些原本要直接映射给服务器的逻辑卷被SVC统一纳入,形成存储池,然后虚拟化后的逻辑卷再统一分发给服务器。这种方式解决了存储之间的孤井问题,弥补了存储与存储之间的功能差异,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单点故障——所有数据IO都通过SVC单一节点流动,如果SVC发生宕机,则会影响所有接入的存储。所以一般在SVC方案中,双活架构居多,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

标准化

云计算数据中心早已脱离了以设备为核心的运营思路。服务器、网络等资源由于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有了极大变化,已由面向设备改变为面向业务。用户不再关心底层的设备信息,而是更多的去思考如何业务创新以及创造价值。

但数据中心存储层却在这样的趋势下依然处于传统运维模式。前面提到,目前大多用户拥有着很多的传统集中式存储,由于各存储厂商之间技术封锁,其存储设备之间互不兼容,正是这样的存储设备不规范性,导致了不同厂商甚至同一厂商不同型号存储之间的异构化需逐台设备各自管理、监控,这对业务运行产生了极大的不便。

用户亟需一个能够使存储像服务器、网络资源一样可以实现智能化调度的技术或标准,从而告别零散的存储现状。而存储的标准化就成为了业务创新的前提,否则在巨大的开发成本和对接成本下,任何存储业务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尝试都会成为幻想。可惜目前并没有厂商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开放化

我们知道,云计算的理念就是以“服务”为核心,最终达到一切IT资源都是服务的效果。

而最近IT界又出现了一个时髦词汇——API经济。API经济将“服务”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了,不仅是IT资源,甚至产品能力、企业价值也能够以服务的形式向外界输送。API经济作为将来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已初具苗头。API的开放使各厂商不同平台之间可以进行深度的合作和联动,从而形成了跨厂商甚至跨行业的价值共享。

(责任编辑:joker) 部分网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